群雄割据吴国阵容搭配

我很了解群雄割据吴国阵容搭配这个话题,并且可以为您提供一系列的信息和建议。请告诉我您需要了解什么。

群雄割据吴国阵容搭配插图

三国群英传2甘宁出现时间为游戏内的190年,会在庐州城出现。甘宁是东吴猛将,在三国群英传2中武力达到96。

甘宁总的特点就是打将厉害,一堆打将的技能,带弓兵,主将冲,几秒种就秒杀敌将了。但是后期比较乏力,中期组织一堆会变兵的武将加上一个恢复技能军师,还是很厉害的。

甘宁其他情况简介。

甘宁是吴国忠心耿耿将领,选择吴国甘宁自然会就会获得了,分别登陆城市为群雄割据江夏、赤壁之战庐江、三国鼎立长沙,选择孙权势力自动得到。

甘宁打击主将技能非常多,连弩激射、分身斩、以及打将最牛技能神鬼乱舞,6级有伏兵,非常实用技能,30级有火,清兵不错,武将计还是很实用的,具备一个优秀武将所有技能,虽然不是都是高级的。

孙权太史慈吕蒙很强吗

很强。根据查询三国志战略版的相关信息得知,孙权太史慈吕蒙很强。孙权太史慈吕蒙组合强度是非常大的,孙权是东吴主继承父兄基业掌管六郡81州,雄心勃勃有着统一天下的决心,吕蒙和太史慈都是孙权手下的大将,尤其后来吕蒙被封为三军大都督,他白衣渡江为孙权取得荆州打败了关羽,太史慈是孙权的哥哥孙策收降的大将,有万夫不当之勇而且对孙权忠心耿耿,所以说他们三个重合孙权是主将吕蒙和太史慈可以上阵打仗那强度是非常大的。

曹操消灭群雄的顺序

董卓乱政与群雄割据

参见:董卓讨伐战及东汉末年群雄割据

董卓为了掌权,开始铲除反对者,手段残暴,引起了诸多不满。他促使吕布杀死掌管都城禁军的丁原夺得其军队,袁绍及曹操等将领纷纷逃离首都雒阳。最後董卓废除并杀死了汉少帝,改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190年,东郡太守桥瑁诈称以京师三公名义向各地发檄文[17],陈述董卓的恶行,联络各地州牧、刺史及太守讨伐董卓,共有十一路地方军加入,以袁绍为盟主,史称「关东军」。董卓为了回避其锋芒,挟持汉献帝、强迁居民到长安,并火烧旧都雒阳。而关东联军也消极对抗董卓,实际上只有孙坚、曹操二人与董卓对战,皆持久力不足而退。关东军也在董卓迁都後随之解散。此後,群雄割据一方,互相攻击。

董卓迁都後自封为太师,继续掌控朝政。直到192年才被司徒王允和部下吕布等合谋刺杀,其族人亦被屠灭殆尽。董卓属下李傕听从谋士贾诩「奉国家以正天下」之策,夥同党羽郭汜、樊稠、张济等人率兵攻入长安,杀死王允,吕布兵败逃亡。李傕等人挟持汉献帝,专政四年。其间凉州马腾与韩遂等也率军逼近长安。但被郭汜、樊稠及李催侄子李利於长平击溃。195年,李傕与郭汜等人发生内斗,分别挟持汉献帝与大臣,长安陷入一片战乱。7月,汉献帝离开长安,开始东归洛阳。李傕与郭汜等人又联合起来,追击汉献帝。而後双方讲和,汉献帝才持续流亡。196年汉献帝回到已成废墟的旧都雒阳,并且被曹操迎奉到许都。隔年,郭汜却被自己的部将伍习杀死。198年,曹操派裴茂率领段煨等关中诸将讨伐李傕,李傕被诛杀,至此关中初定。

董卓讨伐战结束後,各地方军阀对东汉皇帝政权已不加理会,转而发展各自的势力。原董卓部下张济因军中缺粮,途径荆州南阳掠夺,在攻打穰城时阵亡,其军队由侄子张绣继承。张绣被荆州牧刘表安置在宛城,以联手抵御曹操。孙坚在攻打刘表据有的襄阳时战死,其子孙策投奔袁术後向他借兵,带领孙坚旧部於196年到199年间在江东四处征战。最後孙策领有江东,与刘表对峙,并等待时机北上中原。197年袁术於寿春称帝,国号「仲家」,最後被曹操及刘备攻灭。194年益州牧刘焉病死,其子刘璋接任,与汉中的张鲁决裂,两方对峙。马腾、韩遂等人则於凉州、雍州一带各自发展势力。公孙瓒击败刘虞後雄踞幽州,最後被袁绍灭亡。东迁的吕布先是夺取曹操的兖州,被击败後先附刘备,接著夺其领地徐州,最後被曹操於下邳抓获处死。刘备继任病故的陶谦成为徐州牧,但两度因为吕布及曹操而失去徐州,不得不依附河北袁绍,後又逃到汝南试图建立势力。

此时期各势力中成绩最突出的是袁绍与曹操,袁绍先用计占据韩馥的冀州,继而打败田楷、臧洪、公孙瓒等人,掌握青、冀、幽、并四州,雄霸河北,气势强劲。曹操四处征战,收编黄巾军馀部男女老少,择其精锐组成了著名的「青州军」,几经转折,控制了兖州。曹操奉立东行的汉献帝於许昌後,藉由朝廷名义来讨伐各地诸侯;先後破袁术、灭吕布、降张绣、逐刘备。势力发展成兖、豫、徐三州、部份司隶、雍州等中原地区。由於袁曹双方的势力持续壮大,最後发生了决战。

官渡与赤壁之战

此时天下局势分为河北袁绍、辽东公孙度、中原曹操、扬州孙策、交州士燮、荆州刘表、益州刘璋、汉中张鲁及凉州的马腾、韩遂等人。支持袁绍的孙策於200年进攻曹操的广陵,但遭到陈登顽抗而被击退。孙策在同年4月遇刺身亡後,继位的孙权改与曹操和睦。而袁绍见曹操日益壮大,决定率军南下决战,史称官渡之战。他先後派大将颜良进攻白马及文丑进攻延津,但相继被杀。其後,袁绍亲自领兵,进军阳武,而曹操也回兵官渡,深沟高垒,两军的对峙长达半年之久。最後曹操於乌巢之战夜袭焚烧袁军的粮仓,袁军军心大变而溃败。此战成为曹操控制北方的重要战役。

201年袁绍也再率军於仓亭再战,又败给曹军,最後於隔年病死。曹操趁机击败汝南刘备,刘备则逃到荆州去依附刘表。继承袁绍领地的三子袁尚与其长兄青州袁谭於203年内讧。曹操趁机与袁谭结姻亲,并於隔年攻陷袁尚的根据地邺城。而邺城成为曹操的主要据点[18]。袁尚与次兄袁熙投奔支持袁家的外族乌桓。隔年曹操陆续攻灭袁谭、幷州高干。207年曹操以轻兵袭击乌桓,将领张辽斩杀其首领蹋顿,袁氏兄弟逃到公孙康处。公孙康因惧怕曹操而杀死袁尚、袁熙,并且向曹操归顺。至此曹操大致上掌控了河北与中原地区,并且筹备南下。

孙权在周瑜及张昭的辅佐下,稳定扬州局势,并发兵攻下江夏,斩刘表将领黄祖。曹操闻孙权势力渐盛,刘表势弱,於208年率大军快速南下,意图立即夺取荆州。而荆州牧刘表於此时病死,其次子、尚未成年的刘琮即位後立刻後向曹操投降。原来依附刘表的刘备率军紧急撤离驻地新野,逃向江陵,逃亡途中在当阳被追上的曹军击溃(此即长坂之战),後获刘表长子刘琦的接应乘船至夏口。孙权派部下鲁肃与刘备联系,刘备也派遣诸葛亮出使到江东。双方经过讨论後决定结盟抗曹,成立的孙刘联军共约5万,以周瑜、程普为正副都督。此时曹操所率北方军与荆州降军声称100万,事实约15万至23万,双方於乌林(曹军)、赤壁(孙刘联军)隔长江对峙。最後周瑜利用地形风,以火计大败曹军,曹操退回北方,并任曹仁守江陵。此战役史称赤壁之战,大败的曹操从此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这场战役也促使三国鼎立的雏型形成。

战後,孙权与刘备展开反攻。扬州方面,孙权自己率军攻打曹操领地合肥(第一次合肥之战),派张昭进攻九江的当涂。守将刘馥与蒋济的规划使得孙权屡攻不下合肥而退,张昭的攻势也失败。荆州方面,周瑜率军攻击曹仁固守的江陵,用了约一年的时间攻克江陵。而刘备则顺利的攻占荆南四郡。孙权为向刘备拉近关系,将其妹嫁给刘备。其後,周瑜曾想出兵攻打益州,达成「竟长江所极」的目标[19],但他到巴丘後不久即病逝。最後,孙权听从鲁肃的建议,将江陵「借」给刘备,确认他分得荆南四郡,督导荆州,从而得以联合抵御曹操。

三国鼎立

此时益州牧刘璋为了防备张鲁及曹操的入侵,不顾大臣反对邀请刘备入蜀。刘备率军与庞统、黄忠、魏延等人入蜀,并不断的收买人心。在212年刘备与刘璋决裂,展开益州之战。刘备先後降伏吴懿及李严军团,大军直逼成都,但被张任坚守的雒城堵住。在刘备受阻的同时,诸葛亮开始率张飞及赵云入蜀援助,并以关羽镇守荆州。之後刘备虽然成功攻下雒城,但庞统於攻城时中流箭而死。214年刘备、诸葛亮等联军包围成都,成功逼使刘璋投降,占领益州。同时,曹操南下攻击孙权,最後双方不分胜负。

曹操在南方失利後,出军西征汉中的张鲁,激起马腾之子马超与韩遂等凉州、雍州军阀集结反抗。211年马超、韩遂的关中联军攻下长安,但不久於潼关之战被曹操以反间计击溃。曹操进一步将凉州、雍州收为领地。马超先投靠张鲁,最後投奔刘备。215年曹操率军迫降张鲁,获得汉中,但他不愿趁势南攻蜀地,派夏侯渊、张郃等人防守汉中。216年曹操就任魏王,加九锡,开始拥有分立於东汉的军事政治机制[20]。次年,刘备进攻汉中,发动汉中之战。双方互有胜负,但汉中主将夏侯渊中计轻敌被刘备将领黄忠於定军山斩杀。虽然曹操率援军入援汉中,最後因为军粮不足而退败,其领地上庸亦归降刘备。刘备占领汉中後以魏延为太守,并於219年自封为汉中王。

江东方面,早在刘备获得益州後,孙权要求刘备归还荆州,而刘备希望取下凉州後再还。孙权就派吕蒙袭取长沙等三郡,刘备亦率军东下支援关羽,双方对峙於湘江。而後刘备得悉曹操得汉中,将危害蜀地安全,便与孙权和谈平分荆州[a],但双方的关系已恶化。孙权趁曹操西征张鲁之际率大军攻击合肥,发动第二次合肥之战,最後被张辽、李典与乐进等人击溃。鲁肃去世後吕蒙继任其位,他认为不应再依靠刘备抵御曹操,与孙权、陆逊等策划夺取荆州。219年,刘备占领汉中并自封汉中王後,因为吕蒙的麻痹战术,荆州守将关羽忽视江东守军,於同年率主力军队北上进攻曹操。关羽於樊城之战围曹仁於樊城、俘于禁、斩庞德,使曹操有意迁离许都。而後曹操听从司马懿建议拉拢孙权对付关羽。曹孙联盟之後,吕蒙袭击江陵等地,招降武陵,公安与零陵等地区,最後於麦城擒杀关羽,孙刘联盟正式破裂。关羽被击溃後,刘备的上庸守将孟达投降曹魏,至此刘备势力完全退出荆州。

220年曹操去世,嗣子曹丕继魏王位後,同年12月10日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给他,国号「魏」,迁都洛阳,史称曹魏,至此东汉正式灭亡,进入三国时期。隔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以汉室宗亲身份继续使用国号「汉」,史称蜀汉,随後以报关羽之仇为由东征孙权。而孙权则因此向曹魏称臣,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孙权派出接替吕蒙的陆逊迎战刘备率领的蜀军,222年蜀军惨败於夷陵、猇亭,史称夷陵之战,不久刘备病死於白帝城。孙权宣布自立年号,不再尊用曹魏的年号。223年,刘禅继任帝位,军政大权由诸葛亮掌握。曹丕则与孙权翻脸,兵分三路南下,为孙权所阻而退。诸葛亮於同年向孙权联系後,双方再度结盟,从此三国局势再度成为吴蜀同盟对抗曹魏,未再发生变化。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或东吴。另外,早在210年交州领主士燮即归顺孙权,226年吴将吕岱实质占领交州,士燮之子士徽投降。

蜀汉南中地区在刘备去世後发生叛乱,诸葛亮以心战为方针平定南方之乱,并提出不留兵、不运粮作管理,令南中大致安定;虽然後来仍有零星动乱,但都被马忠、张嶷等平定。而後诸葛亮转向对付曹魏,在227年至234年间与曹魏爆发六次战争,其中有五次北伐,一次抵御曹魏攻击,史称诸葛亮北伐。最终诸葛亮未能成功,在敌境五丈原逝世。而魏延与杨仪因互斗而先後去世,令蜀汉失去两个人才。蜀汉政局由蒋琬、费禕与董允维持,并暂停大规模北伐。蒋费二人相继去世後,姜维对曹魏展开北伐,但都没能取得明显的战略效果,并消耗了国力。姜维过於专注北伐,在大臣董允去世後,刘禅宠信的宦官黄皓及奸臣陈祗败坏朝政。等到姜维对付黄皓时反被迫害,只好迁镇沓中以避祸。

孙吴为了联合蜀汉,派将领陆逊、诸葛瑾等人於合肥、襄阳、江夏与曹魏对抗,但成果不大。吴帝孙权任用顾雍为相十九年,使吴国大治。诸葛恪等人成功让山越归顺,安定後方,增加了人口与军队。然而孙权到了晚年发生不少失误,为孙吴的未来带来隐忧。他先是不听大臣劝谏,误信辽东公孙渊会归降,最後军马钱粮被其并吞。更严重的是二宫之争,由於原太子孙登的去世,使得孙权锺爱的孙霸与继任为太子的孙和发生斗争,诸大臣亦分成派系分别支持。最後孙权废孙和杀孙霸,选择年幼的孙亮继承皇位,并诛杀流放一些大臣,其中名将陆逊就在这场斗争中死去。252年孙权逝世後,太傅诸葛恪辅佐吴帝孙亮,然而诸葛恪因北伐失利而罪责众人,大失人心,不久被孙峻和吴帝孙亮所杀。孙峻与从弟孙綝掌握大权後并行恐怖统治,大臣世家牵连身死者多,吴帝孙亮亦被孙綝废除。吴帝孙休继位後,便与大将丁奉联手将孙綝诛杀,但此时国政已江河日下。

曹魏主要战争都是抗衡蜀汉与孙吴的攻击,在魏帝曹丕去去世後由曹真、曹休、司马懿及陈群四人辅佐魏帝曹叡,而张郃和满宠都是一方大将。这些将领守卫著魏国,其中以司马懿最为卓越,他成功抵御蜀汉北伐,并讨於辽东之战攻灭叛变的公孙渊。在曹叡死後,同为托孤大臣的曹爽与司马懿发生权力斗争。最後司马懿在249年发动政变,史称高平陵之变,曹爽及其党羽被灭族,魏国朝政为司马懿父子掌握。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权,展开外除方镇内废魏帝的行动。当时守卫曹魏东方的重镇寿春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举兵,分别是王淩、毌丘俭与文钦、诸葛诞等三次叛乱,史称寿春三叛。除王凌外的叛军虽然获得孙吴的援军,最後仍被司马氏击溃。司马氏专政期间,支持魏帝的将领与大臣有的反对司马氏事败,有的自危,於是或被杀害或逃亡至蜀吴二国,而司马昭在杀害魏帝曹髦後,因为彻底清除异己,他开始准备篡位称帝。

三分归晋

司马昭为了建立赫赫军功,做好篡夺准备,於263年趁蜀汉姜维避居沓中之际发动魏灭蜀之战。他派锺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下汉中,但蜀汉将领姜维即时赶回剑阁,挡住魏将锺会的攻势。而邓艾走阴平小路进逼成都,蜀将诸葛瞻在绵竹战败而死,至此刘禅开城投降,蜀汉亡。其後姜维力图复国,诈降锺会,并促使锺会诬陷邓艾成功将其囚禁。锺会意图占据西川叛变。但因事情泄漏被司马昭察觉,且魏国将士多有不服。後被卫瓘、胡烈所平。锺会、邓艾与姜维在这次动乱中都被杀。当时孙吴也意图攻入蜀地,但被蜀汉旧将罗宪挡在巴西郡而失败。

孙吴在孙休去世後,因为太子年幼,濮阳兴和张布鉴於国家动汤不安,改立废太子孙和之子孙皓为帝。然而孙皓继位後不修内政,残暴滥刑,滥杀大臣并任用岑昏等奸臣,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濮阳兴和张布不久也被杀。但孙皓尚能以陆凯为相、以陆抗镇守荆州江陵,维持吴国军政。265年司马昭去世後,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国号晋,史称西晋。司马炎称帝後开始筹备伐吴,派王濬於益州大造船舰,以羊祜镇守襄阳与镇守江陵的吴将陆抗对峙。羊祜广施恩惠,采用「各保分界,无求细利」的方针,使荆州百姓的民心被动摇。然而,当西陵太守步阐叛降西晋、羊祜率军南下支援之际,陆抗仍击退晋军并瓦解叛军,成功地守住荆州地区。岭南地区亦发生两次叛乱,264年孙皓即位後,交州(今广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两年後吴军意图夺回但被晋将毛炅击败。269年孙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陆海两路会师合浦,至271年方夺回交州。279年,修允部属郭马於广州(约今广东省及广西省)叛变,孙皓先後派滕修、陶浚、陶璜等多方围剿方平定。同年晋军率大军南征,吴国岌岌可危。

孙吴重臣陆凯及陆抗相继去世後,晋将羊祜提议伐吴,但遭贾充反对而作罢。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勗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後司马炎决定於该年11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他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280年1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3月,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陶璜、滕修等见吴已亡,也都对晋表示归附。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西晋时期。

《率土之滨》吴王孙权人物解析

率土中武将众多,但每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小率将通过此栏目,将武将的人物生平、轶事典故、后世评价以及其在游戏中的应用进行全方位的解读,还会放出精彩的漫画和同人作品!让各位对率土武将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敬请期待。

拥江东三代家业,父兄搭桥铺路,人生像“开挂”一样,他就是江东大帝——孙权。

孙权可不是等闲之辈,看似承袭家业,未经风浪,但背后还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人物生平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其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到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太元元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

轶事典故 相貌奇伟

孙权的外貌不凡,有帝王之相,其臣下则多以“至尊”称呼他 。

据《江表传》记载,孙权出生时方颐大口,目光颇有神采。东汉朝廷使者刘琬奉命授予孙策官爵时,曾一一为孙权诸兄弟相面。刘琬形容孙权相貌最为高大挺拔,认为他有大贵之表且会是孙氏兄弟中最长寿的。

《献帝春秋》记载孙权为“紫髯(紫髯象征武官威风凛凛,非指颜色)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世说新语》中记载,孙权相貌威武,司马懿与东晋权臣桓温都与他颇为神似。

骑马射虎

孙权喜爱狩猎,常常骑马射虎,早出晚归。

一次,孙权至庱亭射虎,老虎向前扑上马鞍,孙权把双戟投向老虎,老虎受伤试图逃走,孙权的侍从张世趁机用戈再击。最终老虎被抓获了 。

重臣张昭曾劝谏道:“为人君者,应该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能驰逐于原野,骁勇于猛兽?一旦有个好歹,不怕被天下耻笑?”孙权道歉道:“年少虑事不远,此事有愧于您。”但始终不能停止,于是做射虎车,车中不遮盖,自己在里面射虎。张昭多次规劝,孙权常常笑而不答。?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道:“老夫聊发少年狂......亲射虎,看孙郎。”

人物生平

作为吴国君主,别人是怎么评价孙权的呢?

有识士之明,杰人之志。——陈寿《三国志》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曹操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诸葛亮

武将攻略 武将属性

从图中可以看出,孙权基本属性与成长属性最高的是谋略,该武将在40级时,各项属性分别为:攻击124.8、防御139.2、谋略149.8、攻城55.2、速度102.2,各项属性都比较平衡。

自带战法

孙权自带战法为九锡黄龙,战法效果分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可以清除我军群体三目标的有害效果。该效果在满级情况下可以达到35%的发动机率,如果配合形兵之极的话可以达到45%的几率。

九锡黄龙的后半部分效果,是让我军全体规避接下来受到的两次伤害,这个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大概计算一下,免疫2次伤害,假设每次伤害500(满兵普攻),全体三目标即可以免疫2*500*3=3000的伤害。注意,这还只是被普攻的状态,如果免疫战法伤害,效果更加可观!

拆解战法

如图所示,空城满级为70%的机率,同时对于空城这一战法的理解,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低速武将可以享受三回合的规避效果。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前两回合结束后,第三回合需要到武将出手的环节,该武将的规避效果才会消失。所以说,只要己方佩戴武将速度低于敌我双方其他武将的速度,那么就可以享受三回合规避的效果。

阵容搭配

周瑜: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胜兵求战

孙权:浑水摸鱼+神兵天降

吕蒙:反计之策+掎角之势/草木皆兵

孙权:形兵之极+疾风迅雷

甘宁:铁戟金戈+折戟强攻/一骑当千

孙策:一夫当关+擅兵不寡

陆逊:不攻+十面埋伏

孙权:浑水摸鱼+神兵天降

吕蒙:草木皆兵+反计之策

江东多才俊,除了熟识的周瑜、吕蒙等都督们,我们的吴国大帝孙权也是战场上耀眼的存在。关于孙权的更多内容,会在之后陆续推出,一起期待吧!

三国志13吴国主公武将展示

三国志13是三国志系列的最新佳作,深受广大玩家的喜爱!今天深空高玩给玩家带来的这篇攻略,是介绍碧眼儿之称的孙权,也是三国里最长寿的君王,有兴趣的玩家可以一看!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孙策遇刺身亡后,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后与刘备建立了孙刘联盟,两军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军队。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孙权正式称帝。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他派卫温到达夷州。太元元年病逝,享年71岁,是三国时代统治者中最长寿的。

《三国演义》之中,孙权的外貌则被描述为碧眼紫髯,被称做“碧眼儿”,影视剧中关于他的事迹没有三国时期另外两个国家的主公多,所以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容易被忽略。

三国群英传7吴国剧情怎么玩

孙坚获玉玺

时间:184春~190冬

发生机率:80%

触发条件:

1、孙坚为君主,且等级>10

2、传国玉玺尚未面世

事件影响:孙坚军获得玉玺

袁术密书联孙坚

时间:188春~189冬

发生机率:80%

触发条件:

1、孙坚为君主,且由玩家操控

2、孙坚获玉玺的事件已发生

3、孙坚军拥有传国玉玺

4、程普必须在孙坚麾下

5、孙坚与袁术的外交度在50以上

事件影响:

〔孙坚军接受同盟协议〕

与袁术外交度+20、士气+50、长沙民心+200、长沙金钱+500

〔孙坚军拒绝同盟协议〕

与袁术外交度-20、士气-50、长沙民心-50、与刘表外交度+10

韩当谏孙坚

时间:190春~192冬

发生机率:80%

触发条件:

1、孙坚为君主,且由玩家操控

2、袁术密书联孙坚的事件已发生

3、孙坚军拥有传国玉玺

4、韩当必须在孙坚麾下

5、孙坚军拥有江夏城

事件影响:

〔孙坚接受劝谏〕

与刘表外交度+10、士气-20、长沙民心+100

〔孙坚拒绝劝谏〕

与刘表外交度-20、士气+50、长沙民心-50

孙坚攻江夏

时间:191春~193冬

发生机率:80%

触发条件:

1、孙坚为君主,且由玩家操控,并且位于江夏

2、韩当谏孙坚的事件已发生

3、孙坚军拥有传国玉玺

4、韩当必须在孙坚麾下,并且位于江夏

5、刘表势力必须存在

事件影响:

〔孙坚拒绝进攻〕

孙坚+1000功勋,与刘表军外交度-30

〔孙坚坚持进攻〕

孙坚死亡,孙策继位,孙策+1500功勋,周瑜出仕孙策,进驻江夏

与刘表军外交度-100

①三国时代 群雄割据 政权分立 各国统治者励精图治 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上有何共同之处 请举一例说明

在经济上共同点就是大力发展农业 重农抑商?扶植自耕农经济 抑制官吏豪强 比如三国都大力兴办军民屯田?吴国大力开发江南岭南地区 蜀国兴修水利工程 诸葛亮“务农殖谷 闭关息民”? 魏国施行盐业官卖政策? 以积货购置犁牛? 作为农民耕种动力等等 2.至于发展特点政治上秦到三国虽然是封建国家从统一走到了分裂的过程 大地主官僚阶级对封建上层统治阶层的影响越来越大 但是在文化上形成趋同与统一? 中外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 中国向朝鲜 日本? 西亚和欧洲的交往开始以贸易往来? 三国鼎立的局面最后被晋所统一? 毕竟三国自身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 必然导致强弱的分化? 对峙只是在短暂时期内的? 当出现实力差距足以导致一方能够吞并另一方的时候? 就必然发生统一? 具体的可以看一下三国志? 希望对你有帮助

好了,今天关于“群雄割据吴国阵容搭配”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群雄割据吴国阵容搭配”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