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排养鱼阵容搭配图表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五排养鱼阵容搭配图表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关于五排养鱼阵容搭配图表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跟上时代的步伐。
13 苏州园林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尽管文中没有提到任何一个园林的名字,没有描述某一处具体的景色,但读者得到的关于苏州园林的知识,是全面、明确的。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换句话说,也就是“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苏州有许多名园,如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等是其中最突出者,即以这些园林而论,它们的建筑、山水、花木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这些名园也从而具有了各自的风格与生命力。如何从这些面貌、风格各不相同的园林中概括出共同点来,大非易事。作者巧妙地从游览者的角度,从苏州园林给游人留下的印象着眼,“硬”是从不同中找出同来。中国园林艺术和诗、画艺术相通,中国园林一向被誉为如诗如画,因此,作者的这种作为游览者的感受是精当的、恰切的,这也表明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另外,对于“图画”,我们也应该深究一下,才能更好领会苏州园林的特点。一般说来,图画中描绘的景致既来自自然,又高于自然,画家将自然天成的景色进行抽取、提炼、集中,然后创作出既不悖于自然之理又更具有美感的画图来。据此,我们可以领会到,苏州园林的美是经过精心安排而又不损自然的美。“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眼前总是”强调了苏州园林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亭台轩榭在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作者将苏州园林的布局与中国传统建筑作比较,以图案画与美术画打比方,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
(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是因为活水才有生趣。“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往往安排桥梁”,讲的是因地制宜,印证了前面所说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讲的其实也是避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细处也不放过,如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布置几块石头或种上花草。这些安排,使得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与池沼虽出自人工,却能宛如天成,这也正是园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
(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同样“着眼在画意”。作者先介绍花草树木栽种的良苦用心:既讲究树木的错落有致,又照顾到季节的变化。再介绍花草树木的修剪技巧:取法自然。以“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作比较,以“古老的藤萝”作例子,说明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
(四)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巧妙运用花墙和廊子,使苏州园林显得层次多,景致深,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游览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游览者可以领略到移步换景的乐趣,获得的审美享受也更为深长。
最后,作者又从园林的细部着眼介绍苏州园林的图画般的美,即讲究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雕镂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这是对苏州园林的特征的再次强调。
二、问题研究
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找出几处加以简要说明。
1.“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2.“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3.“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这是不足取的。”
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5.“……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以上语句中所说的“画”“图画”,应该是指中国画。第1、3句的议论,是以中国画的审美观为依据的,而第2、4、5句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我们觉得很熟悉,因为它们原是在中国画上常见的。
练习说明
一、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设题意图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到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
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是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二、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问题。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理解文中内涵较丰富而作者没有详细解说的词语。
1.“标本”在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
2.“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3.“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有层次了。
三、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看看本文以及《中国石拱桥》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结合实例说说其作用。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大致了解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如何运用及其作用都不难理解,在找出具体实例的过程中,学生就能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老师不必过多讲解。
本文和《中国石拱桥》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
(1)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2)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
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再用具体例子做例证,这样有点有面,既增加了文章可信度,又使文章血肉丰满。
作比较: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通过比较,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打比方: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打比方可以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列数字:
(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2)(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采用列数字的方法,读者可以通过确定的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数字的精确,是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引用:
(1)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2)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引用别人的话或有关资料,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下面两题中选做一题。
1.你从课文中领会到哪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2.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200字左右。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运用从课文中获得的一些欣赏园林方面的知识,提高园林欣赏水平,并初步练习写作说明文。
1.因为正如文中所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所以从文中获得的有关欣赏园林方面的知识可以得到迁移运用。学生能够领会到的方法,概括地说,是要注意园林内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的安置是否自然合理等。
2.也可以介绍村庄、街道或小区等,要注意抓住特点来写,并适当运用一些说明方法。
教学建议
一、教学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苏州园林的或音像资料,也可以准备一些其他地方的园林的作对比,如我国“古代的宫殿”,被“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的道旁树”、北京园林的彩绘等,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
二、要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获得更全面的关于园林建筑艺术的知识,可参看《自读课本》第三册里陈从周的《园日涉以成趣》一文。陈从周是著名的园林专家,《园日涉以成趣》中对山水、长廊云墙、树木在园林中运用的原理作了透彻的说明,可以帮助理解本文。
三、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总说、分说相结合,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结构又显得清楚,这种写法足资借鉴。可以结合课后第四题,进行一次口头作文或小作文训练。
有关资料
一、假如我教《苏州园林》(叶至善)
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选了我父亲的一篇文章——《苏州园林》。
假如我是语文教师,在教同学们学习这篇文章之前,我要先给他们说明这是一篇“序文”——为一本摄影集写的“序文”。这本摄影集就叫做《苏州园林》。
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我父亲写一篇序文。为一本书写序文,总得先看一看这本书的内容,为摄影集写序文当然也应该如此。可是那家出版社还没有把摄影集编好,说是收集到的照片不太满意,准备重拍。内容还没有看到怎么能写序文呢?好在我父亲从小生长在苏州,几处有名的园林他都熟悉。还有,他书架上有一本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是二十多年前同济大学出版的,虽然是学术性的著作,却附了195幅精美的照片,可以作参考。有了这两个条件,写序文就不会凭空乱说了。我父亲写这篇序文,开头就从陈教授的《苏州园林》说起,还说这本书中的照片使他回想起他的童年;而且在最后一段,交代了这篇文章是为将要出版的《苏州园林》作的序文。
序文写好后就交给香港那家出版社了,不知什么缘故,这本新的《苏州园林》迟迟不见出版。《百科知识》杂志编辑部知道了我父亲有这样一篇文章,要求让他们先发表,于是就以我父亲赠陈从周教授的词《洞仙歌》中的一句——“拙政诸园寄深眷”为题目,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发表的时候删去了最后的几句话,是得到我父亲的同意的。但是这样一删,读者就不明白这是为一本摄影集写的序文了。后来,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编入语文课本,又删去了这篇文章的第一段,也是得到我父亲的同意的。“拙政诸园寄深眷”这句话在第一段里,第一段删去了,题目只好改了,改成了《苏州园林》。编者作了一条注,交代了这篇文章的出处和原来的题目,可惜没有说明这是一本摄影集的序文。如果说明了,让语文教师了解了我父亲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教起课来一定会切合实际得多。
我是知道这段经过的,所以假如我是语文教师,在教这篇课文之前,我先要告诉同学们这是为一本摄影集写的序文。接着,我要给同学们说明一本书为什么要有序文。序文有由本书的作者自己写的,也有由别人写的。由作者自己写的,大多表明他为什么写这本书、怎样写这本书之类;由别人写的,大多介绍这本书的内容,或者加上一些评论,也有给读者介绍作者的。我说“大多”,等于说并非全都如此。但是不管序文写些什么,对理解这本书都是有帮助的。我父亲的这篇《苏州园林》既然是为一本摄影集写的序文,那么对读者欣赏这本摄影集有没有帮助呢?在布置预习的时候,我就提出这个问题来让同学们考虑和讨论。我应该把摄影集拿出来,供给同学们比照。香港的那一本至今还没有出版,我可以取父亲所藏的陈从周教授的那一本来代替;还有个办法,就是从各种画报上去找苏州园林的照片,找那些跟文章最相配合的,当然越多越好。现在各种画报上苏州园林的照片极多,收集并不困难。
同学们经过这样的预习,就用不着我再说什么了。我只要问:“你们读了文章,再看这些,是不是觉得上的景物更有意思了?”同学们一定同声说“是”,这是可以预料到的。光这样回答很不够,我要请同学们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同学们的回答一定各有不同,有的从文章说到照片,有的从照片说到文章,我只要在一旁随机指点几句就成了。在必要的时候,我可以拿出一些来让同学们比较,例如对称的宫殿式建筑、西方园林中的行道树、北京的宫廷园林等等。作这样的比较是为了帮助同学们辨别异同,丝毫不含褒贬的意味。各种建筑设计和园林布置都各有长处,文章中也并没有说世界上的园林惟独苏州的好。经过这样一番讨论,同学们鉴赏造型艺术的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是修养方面的事,看不出痕迹,也没有止境,需要的是不断地训练。我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把这个道理贯穿在教学工作中,但是不必向同学们明说。
如果同学问我:“在写作技巧方面,从这篇文章可以学到一些什么?”我就告诉他们:介绍任何一件事物总得抓住这件事物的特点,这篇文章就是抓住了《苏州园林》这本摄影集,其实就是抓住了苏州园林的特点来写的:第一段说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第二段总说苏州园林布置的匠心,以下的四段说容易被人们注意的大处,再往下的两段说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小处,第九段把苏州园林跟北京的宫廷园林作了比较,最后一段说可以说的还有,意思是让读者自己从摄影集中去寻找。文章的结构很平常,没有什么“技巧”可言,但是这样的结构很容易使人接受。
有一点倒可以说一说:这篇文章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课本上是注明了的。“寄”是“寄托”的意思,“眷”是“眷恋”,也就是“深切的怀念”。我要请同学们说一说,他们读了这篇课文有没有体会到这种“深切的怀念”的感情。假如他们回答说体会到了,我就进一步问:“文章中并没有一句动感情的话,你们是从哪儿体会到这种感情的?”对这个问题能谈到多么深就多么深,我不强求他们。
现在还要告诉同学们: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序文,如果书中有序文的话。最好读两遍:读正文之前读一遍,可以心中有数,知道读正文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地方,应该如何去理解;读完了正文再读一遍,可以回忆一下正文的内容,加深记忆和理解,同时判断序文对这本书的评论有没有说过头和没说够的地方。如果布置作业的话,我就请同学们找一本曾经读过的课外读物,重读它的序文,用实例说一说读序文的好处,写下来也可以,开个讨论会谈谈也可以。
许多语文老师常常采用这样的办法:教过一篇课文就让同学们仿照这篇课文写一篇习作。我以为这个办法不太好,因为有些课文,或者从内容说,或者从形式说,并不适宜于同学们仿作。这篇《苏州园林》,要仿作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从实际出发。我想同学们不论住在哪里,本城本乡总有一两处可供游览的地方。我就挑选同学们常去的一处作题目,让同学们开个会,大家来说说这处地方有什么特点。如果向不曾去过的人作介绍,哪些是非说不可的,哪些是可说可不说的;怎样说才能说得明白,怎样说才能打动人……讨论过后,可以集体合写一篇,也可以每人写一篇。如果同学们负担太重,不写也可以,因为已经讨论过了,他们已经受到了一次训练。
可是我并非语文教师,我没有一点儿实践的经验。我的设想到底行得通行不通,完全没有把握,恐怕只是纸上谈兵,说说罢了。
二、情趣兼备匠心独运——读《苏州园林》(秦兆基、浦伯良)
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距今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苏州地处江南水乡,湖光山色,旖旎动人。这里文人荟萃,能工巧匠,代代相传。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将大自然优美的景物,根据他们自己的艺术趣味和美好理想进行概括、提炼,创造出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使它成为杰出的艺术品。
历来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或从建筑学角度写,或从园林历史写,或从导游角度写,各尽其妙。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以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条分缕析地作了全面、深刻的介绍。
叶老曾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评改两篇报导》第33页)这是夫子自道。读他的文章自然也可以从抓思路着手。本文的思路很清楚,先说明写作的缘由,指出苏州园林总的特点,然后根据园林的组成部分,分类加以说明,最后推出一道余波,使人感到含意不尽。
全文11节(指未经删改的原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是引子,说明写作动机。(此节在教材中已被删去)
文章从陈从周教授的《苏州园林》写起,娓娓道来,自然亲切。这本著作多照片,叶老工作余闲,常常翻看,这固然带来一次次的“愉快的享受”,更使他想到他的童年。
叶老是苏州人,1894年出生,22岁之前,他一直在苏州生活。“想童年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山径楼廊汀岸语出叶圣陶《洞仙歌》,见《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道出了他对苏州园林的深厚的感情,他和同窗顾颉刚、王伯祥等都是很要好的朋友,课余经常游玩,欣赏园林,所以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尽管已入高龄(写这篇文章时75岁),长期居住北京,但对故乡园林却从未忘怀,而陈从周教授的图册,“多年珍玩”,以此寄托思乡之念,并进而激起写文章的动机。
从陈从周教授的《苏州园林》写起,表面看来似乎起笔太远了,实则对文章的中心扣得很紧。这本图册不仅使作者产生写作要求,而且长期以来,他借助这些,经常回味、揣摩苏州园林,从而加深了对苏州园林特点的认识。
第二部分(第2至10节)是主体,着重介绍苏州园林的特色。作者先提出总的看法,然后分类介绍。
第一层,包括第2、3两节,从对我国园林总的印象谈到苏州园林设计的总的原则。先说总的印象:“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是作者根据自己游了苏州十多处园林的体会,也是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的结果。“标本”一词,很确切地说出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同时指出鉴赏苏州园林的重要。前人早已说过,“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这话可以和叶老的印象印证。
说明文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事物的特征讲清楚。苏州园林众多,风格不同,比如主要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园林风格,要概括它们的特点不容易。叶老有高度的艺术修养,对苏州园林又有过长期的欣赏和研究,所以概括它们的特征并不困难。他认为,苏州大大小小的园林,“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突出这一点,作者用四个“讲究……”,对此作了概括的说明,接着用“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作了归纳,最后再用游客的反应证明自己看法不谬。
第二层,从第4节到第10节。分别从布局,景物处理,花木,乃至墙、廊、门、窗的设色等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对园林这样复杂的事物,单凭概括性的说明显然是不够的,还须分类加以说明。分类说明可以使读者对被说明的事物、事理理解得更透彻、具体。下面选几节来说一说。
第5节,介绍假山和池沼。苏州园林离不开山和水。在这两种景物的处理上最能体现苏州园林的特点。作者把它们作为重点加以说明。
先说假山。苏州园林的假山堆叠构思非常巧妙,“使游览者远望的时候仿佛观赏宋元工笔画,或者倪云林的小品,登假山或观赏假山时忘却身在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狮子林的景物以山为主,全用太湖石堆叠而成,有的巍峨雄浑,有的瘦削娟秀,嵌空玲珑,盘旋曲折。沧浪亭有几座堆垒而成的小山,高下升降,极尽委婉之美。叶老用“重峦叠嶂”来概括这些变化多端的假山,决非溢美之辞。元代谭惟则在《狮子林即景》中写道:“鸟啼花落屋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这可以作为叶老的说法的佐证。在几座小山上种植少许竹子花木,到了春天,万木葱绿,益显得山石嶙峋;到深秋,万木萧条,就成疏木寒山了。作者指出,这些艺术创造,是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结果,这一见解,非常深刻。
其次说池沼。江南多水,水使园林增色。池水有空阔、明澈的特色,是构成园林幽美景色的重要因素。作者点出苏州池沼之水“大多引用活水”,有一股生气。各个园林的水,情况各异,富有艺术才华和创造能力的能工巧匠,根据池沼的特点,构成一幅幅动人的图画。一种是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网师园便是典型一例。其园甚小,但池沼周围亭台楼阁,倒映水中,分外有趣,吸引很多游客。一种是水面成河道模样,如拙政园,沿着纵长的池面,点缀着少数建筑物,安排灵巧的小桥,再布置一些湖石,或种零星花木,宛然有江南水乡风味。如果沿着池边漫步,“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在池沼中常常种植荷花,养金鱼,这“又是入画的一景”。拙政园荷花种得最多,到了夏天,万柄摇风,香远益清,简直一片莲花世界。怡园的荷花另有一种风味,“叠石疏泉不数旬,水芝开出似车轮。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李鸿裔《怡园》)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一幅“鱼戏莲叶图”。
第7节,写花墙和廊子。这两样东西看起来是附件,但也能显示苏州园林的特点。花墙和廊子使整个园子时而幽曲,时而开朗,有分有合,互相穿插,增加风景的层次和深度。所以作者说:“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留园多廊子,长达七百多米,两边无所依傍,上又有各种镂空图案(名漏窗,又名窗花),妙就妙在“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使游者几经转折,目不暇接,时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沧浪亭用的是复廊,把墙外的水和墙内的水联成一片,是借景的佳例。
苏州的漏窗本身便是一幅幅图案画,沧浪亭复廊的漏窗达一百余种。而透过漏窗,浏览那若隐若现的绮丽景色,真如一幅幅出色的山水画,使人有观赏不尽的感觉。
园林中增置花墙、廊子、漏窗,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加观赏点,力求从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更多的优美的意境,让观赏者感到美不胜收。
第8节,说明“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苏州园林整体而言,布置得疏密相间,主次分明,形成完整的艺术整体;就每个局部而言,也装饰得特别精致,很难找到一点破绽。作者运用举例的方法,用阶砌旁边的书带草,墙上的爬山虎、蔷薇、木香,墙下的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做例子,说明都能在极小的范围内景物也能被布置得错落有致,令人吟味无穷,得到美的享受。
第10节,说明建筑物的颜色,也是形成美感的重要因素。梁柱、木窗、栏干是暗红色,墙壁是白色,水磨方砖是淡灰色,屋瓦和檐漏也是淡灰色,周围草木是绿色,这些颜色非常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从而使人有一种“安静闲适”的感觉。到了花开的季节,相映成趣,把花衬托得更加“明艳照眼”。
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结尾。说明自己病后“心思体力还差,因而不再多写了”。叶老的文章一向严谨细致,这篇文章尽管写于病后,仍然精心构思,一丝不苟,惜墨如金。而“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文章留有余地,使人不断回味和思索,也想亲自到苏州园林观赏一番,领略其中的美景。
(见《课文分析集》初中第三册,广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三、《苏州园林》教学要点(刘宗德)
本文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文章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建筑的成就,详细介绍了园林建筑的布局,分析了园林建筑的原理,写得情文并茂,趣味盎然。选读这样的作品,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又可以丰富关于园林建筑艺术方面的知识,受到一次生动的审美教育。
教学本文,要抓住以下两个重点:
(一)引导学生学习本文作者经过周密观察,准确把握园林特征,按照园林建筑的内在条理组织材料,层次清楚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写说明文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准确把握客观对象本身的特点。本文要介绍的苏州园林是我国最著名的园林建筑,共有一百多个,颇负盛名的也有十来个。这些园林集中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巧夺天工,争奇竞秀,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要在一篇短文内详细介绍苏州园林,一定要经过精细的观察,才能以简驭繁地把握它们的共同特点。
作者叶圣陶,原是苏州人,“想童年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山径楼廊汀岸”,对苏州园林十分熟悉,而且有比较深刻的研究。他把各个园林加以比较分析,透过各个园林独出心裁的布局,找准了它们异中之同的特征,以精练、简洁、浅显的语言加以说明。?
八年级人教版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5套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复习(五)
姓名 班级 学号 得分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0名学生的体重分别是41,48,50,53,49,50,53,53,51,67(单位:kg)这组数
据的极差是( )
A. 27 B. 26 C. 25 D. 24
2.某校五个绿化小组一天植树的棵数如下:10,10,12,x, 8.已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8 B. 9 C. 10 D. 12
3.某班50名学生身高测量结果如下表:
身高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4
人数 1 1 3 4 3 4 4 6 8 10 6
该班学生身高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1.60,1.56 B.1.59,1.58 C.1.60,1.58 D.1.60,1.60
4.如果一组数据 , ,…, 的方差是2,那么一组新数据2 ,2 ,…,2 的方差是( )
A. 2 B. 4 C. 8 D. 16
5.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比赛,参赛学生每分钟输入汉字的个数统计结果如下表:
班级 参加人数 中位数 方差 平均数
甲 55 149 191 135
乙 55 151 110 135
某同学分析上表后得出如下结论:
(1)甲、乙两班学生成绩平均水平相同;(2)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钟输入汉字≥150个为优秀);(3)甲班成绩的波动比乙班大,上述结论正确的是( )
A. ⑴⑵⑶ B.⑴⑵ C.⑴⑶ D.⑵⑶
6.如果样本1,2,3,5,x 的平均数是3,那么样本的方差为( )
A. 3 B. 9 C. 4 D. 2
7.某校八年级有两个班,在一次数学考试中,一班参加考试人数为52人,平均成绩为75分,二班参加考试人数为50 人,平均成绩为76.65分,则该次考试中,两个班的平均成绩为( )分
A. 78.58 B.75.81 C.75.76 D.75.75
8.一鞋店试销一种新款女鞋,试销期间卖出情况如下表:
型号 22 22.5 23 23.5 24 24.5 25
数量/双 3 5 10 15 8 3 2
对于这个鞋店的经理来说最关心哪种型号的鞋畅销,则下列统计量对鞋店经理来说最有意义的是( )
A. 平均数 B. 众数 C. 中位数 D. 方差
二、 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9.一次知识竞赛中,甲、乙两组学生成绩如下:
分数 50 60 70 80 90 100
人
数 甲 2 5 10 13 14 6
乙 4 4 16 2 12 12
则: = , = .
10.某次射击练习,甲、乙二人各射靶5次,命中的环数如下表:
甲射靶环数 7 8 6 8 6
乙射靶环数 9 5 6 7 8
那么射击成绩比较稳定的是: 。
11.八(2)班为了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随机调查了10名同学某日的零花钱情况,其统计图表如下:
零花钱在3元以上(包括3元)
的学生所占比例数为 ,
6
4
该班学生每日零花钱的平均
3
大约是 元。 2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2.为了调查某一段的汽车流量,记录了30天中每天同一时段通过该路口的汽车辆数,其中有4天是284辆,4天是290辆,12天是312辆,10天314辆,那么这30天该路口同一时段通过的汽车平均数为 。
13.小芳测得连续五天日最低气温并整理后得出下表:
日期 一 二 三 四 五 方差 平均气温
最低气温 1 3 2 5
3
由于不小心被墨迹污染了两个数据,这两个数据分别是 , 。
14.某地两校联谊文艺晚会上甲、乙两个文艺节目均由10名演员表演,他们的年龄(单位:岁)分别如下:甲节目:13 13 14 15 15 15 15 16 17 17
乙节目:5 5 6 6 6 6 7 7 50 52
甲的众数是 ,演员年龄波动较小的一个是 。
三、 解答题 y(人数)
15.(12分)当今,青少年视力水平下降已引起
全社会的关注,为了了解某校3000名学生
视力情况,从中抽取了一部分学生进行了
一次抽样调查,利用所得的数据绘制的直方
图(长方形的高表示该组人数)如右:
解答下列问题:
(1)本次抽样调查共抽测了多少名学生?
(2)参加抽测学生的视力的众数在什么
范围内?
(3)若视力为4.9,5.0,5.1及以上为正常 ,
3.95 4.25 4.55 4.85 5.15 5.45 x (视力)
试估计该校学生视力正常的人数约为多少?
16.(8分)一养鱼专业户为了估计池塘里有多少条鱼,先捕上100条鱼做上标记,然后放回湖里,过了一段时间,待带标记的鱼完全混合于鱼群后,再捕捞了五次,记录如下:第一次捕上90条鱼,其中带标记的有11条;第二次捕上100条鱼,其中带标记的鱼有9条;第三次捕上120条鱼,其中带有标记的鱼有12条;第四次捕上100条鱼,其中带标记的鱼有9条;第五次捕上80条鱼,其中带标记的鱼有8条。问池塘里大约有多少条鱼?
17.(12分)2004年8月29日凌晨,在奥运会女排决赛在,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上演大逆转,最终以3∶2战胜俄罗斯女排勇夺冠军,这是自1984年女排时隔20年再次登上奥运之颠。下图是这一关键之战的技术 87
数据统计: 74
(1)中国队和俄罗斯队的总得分分别是多
少 ?已知第五局的比分为15∶12,请计算
出中国队、俄罗斯队前四局的平均分。
(2)中国队和俄罗斯队的得分项目的 23
“众数”分别是什么项目? 15
(3)从上图中你能获取那些信息?(写 14
出两条即可)
2
18.(10分)某公司招聘职员,对甲、乙两位候选人进行了面试和笔试,面试中包括形体和口才,笔试中包括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考察,他们的成绩(百分制)如下表:
候选人 面试 笔试
形体 口才 专业水平 创新能力
甲 86 90 96 92
乙 92 88 95 93
(1) 若公司根据经营性质和岗位要求认为:形体、口才、专业水平、创新能力按照5∶5∶4∶6的比确定,请计算甲、乙两人各自的平均成绩,看看谁将被录取?
(2)若公司根据经营性质和岗位要求认为:面试成绩中形体占5%,口才占30%,笔试成绩中专业水平占35%,创新能力占30%,那么你认为该公司应该录取谁?
5
4
3
19.(10分)设营业员的月销售 2 1
额为x(单位:万元)x<15为不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8
称职,15≤x<20为基本称职,20≤x<25为称职,x≥25为优秀。(1)求四个层次营业员所占的百分比,并用扇形图统计出来。(2)所有称职和优秀的营业员月销售额的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
测试题参考答案
1~8 B C C C
A D B B
9~14 80 , 256 甲 50% ,2.8
306 4和2 15,甲
15. (1)150 (2)4.25~4.55 (3)1400
16. 1000条
17.(1)118,112. 25.75,25
(2)进攻得分
(3)略
18.(1)90.8,91.9;乙
(2)92.5,92.15;甲
19.(1)略
(2)22,20 22.3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复习(四)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B.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2.某花木场有一块等腰梯形ABCD的空地,其各边的中点分别是E、F、G、H测量得对角线AC=10米,现想用篱笆围成四边形EFGH场地,则需篱笆总长度是( )
A. 40米 B. 30米 C.20米 D.10米
3.在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且AC=10,BD=6,则该梯形的面积是( )
A. 30 B. 15 C. D.60
4.如图,已知矩形ABCD,R、P分别是DC、BC上
的点,E、F分别是AP、RP的中点,当P在BC
上从B向C移动而R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
的是( )
A. 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B.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少
C.线段EF的长不改变. D.线段EF的长不能确定.
5.在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直角
梯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 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如图, ABCD中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O点,通过旋转、
平移后,图中能重合的三角形共有( )
A.2对 B.3对 C.4对 D.5对
7.菱形的周长为高的8倍,则它的一组邻角是( )
A.30°和150° B.45°和135° C.60°和120° D.80°和100°
8.在矩形ABCD中,AB=3,BC=4,则点A到对角线BD的距离为( )
A. B.2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9.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DB=DC,∠C=70°,AE⊥BD于E,则∠DAE= 度
10.如图,BD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点E、F在BD上,要使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还需要增加的一个条件是 . (填一个即可)
(9题图) (10题图)
11.如图,一个平行四边形被分成面积为 、 、 、 四个小平行四边形,当CD沿AB自左向右在平行四边形内平行滑动时,则 与 的大小关系为 .
12.若梯形的面积为12c ,高为3cm,则此中位线长为 .
13.对角线 的四边形是菱形.
14.在梯形ABCD中,DC‖AB,DC+CB=AB,且∠A=51°,则∠B的度数是 .
三.解答题
15.(10分)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E、F是对角线AC上的两点,且AE=CF.
求证:DE=BF E
16.(18分)已知: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DE⊥AC,DF⊥AB,
垂足分别是E、F,且BF=CE.
求证:(1)△ABC是等腰三角形;
(2)当∠A=90°时,试判断四边形AFDE是
怎样的四边形,证明你的判断结论.
17.(10分)如图,已知直线m‖n,A、B为直线n上的两点,C、P为直线m上的两
点.(1)请写出图中面积相等的各对三角形:
.
(2)如果A、B、C为三个定点,点P在m上移动
那么无论P点移动到任何位置时总有
与△ABC的面积相等;
理由是: .
18.(10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E为AD中点,
EF⊥AC交CB的延长线于F.
求证:AB与EF互相平分
19.(14分)如图,以△ABC三边为边在BC同侧作三个等边△ABD、△BCE、△ACF,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求证: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
(2) 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EF是矩形.
测试题参考答案
1~8 D C A C
B C A A
9~14 20 BE=DF(不唯一) =
4 互相垂直平分 78°
15. 略
16. (1) 略
(2)AFDE是正方形
17.(1)△ABC和△ABP, △AOC和△BOP,△CPA和△CPB;
(2) △ABP,
(3)同底等高
18.略
19. (1)略
(2)150°
习题精选
1.判断题
⑴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条边所对的角是直角.
⑵命题:“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30?,那么它所对的边是另一边的一半.”的逆命题是真命题.
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如果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⑷△ABC的三边之比是1:1: ,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答案:对,错,错,对;
2.△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A.如果∠C-∠B=∠A,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B.如果c2= b2—a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且∠C=90°.
C.如果(c+a)(c-a)=b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D.如果∠A:∠B:∠C=5:2:3,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答案:D
3.下列四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a=8,b=15,c=17
B.a=9,b=12,c=15
C.a= ,b= ,c=
D.a:b:c=2:3:4
答案:D
4.已知: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分别为下列长度,判断该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指出那一个角是直角?
⑴a= ,b= ,c= ; ⑵a=5,b=7,c=9;
⑶a=2,b= ,c= ; ⑷a=5,b= ,c=1.
答案:⑴是,∠B;⑵不是;⑶是,∠C;⑷是,∠A.
5.叙述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逆命题是否正确.
⑴如果a3>0,那么a2>0;
⑵如果三角形有一个角小于9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⑶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对应角相等;
⑷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条线段一定相等.
答案:⑴如果a2>0,那么a3>0;假命题.
⑵如果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那么有一个角是锐角;真命题.
⑶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假命题.
⑷两条相等的线段一定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假命题.
6.填空题.
⑴任何一个命题都有 ,但任何一个定理未必都有 .
⑵“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逆定理是 .
⑶在△ABC中,若a2=b2-c2,则△ABC是 三角形, 是直角;若a2<b2-c2,则∠B是 .
⑷若在△ABC中,a=m2-n2,b=2mn,c= m2+n2,则△ABC是 三角形.
答案:⑴逆命题,逆定理;⑵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⑶直角,∠B,钝角;⑷直角.
⑸小强在操场上向东走 80m后,又走了 60m,再走 100m回到原地.小强在操场上向东走了 80m后,又走 60m的方向是 .
答案:向正南或正北.
7.若三角形的三边是 ⑴1、 、2; ⑵ ; ⑶32,42,52 ⑷9,40,41;
⑸(m+n)2-1,2(m+n),(m+n)2+1;则构成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答案:B
8.若△ABC的三边a、b、c,满足(a-b)(a2+b2-c2) =0,则△ABC是(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答案:C
9.如图,在操场上竖直立着一根长为 2米的测影竿CD,早晨测得它的影长BD为 4米,中午测得它的影长AD为 1米,则A、B、C三点能否构成直角三角形?为什么?
答案:能,因为BC2=BD2+CD2=20,AC2=AD2+CD2=5,AB2=25,所以BC2+AC2= AB2
10.如图,在我国沿海有一艘不明国籍的轮船进入我国海域,我海军甲、乙两艘巡逻艇立即从相距13海里的A、B两个基地前去拦截,六分钟后同时到达C地将其拦截.已知甲巡逻艇每小时航行120海里,乙巡逻艇每小时航行50海里,航向为北偏西40°,问:甲巡逻艇的航向?
答案:由△ABC是直角三角形,可知∠CAB+∠CBA=90°,所以有∠CAB=40°,航向为北偏东50°.
11.如图,小明的爸爸在鱼池边开了一块四边形土地种了一些蔬菜,爸爸让小明计算一下土地的面积,以便计算一下产量.小明找了一卷米尺,测得AB= 4米,BC= 3米,CD= 13米,DA=12米,又已知∠B=90?.
提示:连结AC.AC2=AB2+BC2=25,AC2+AD2=CD2,因此∠CAB=90?,
S四边形=S△ADC+S△ABC=36平方米.
12.已知:在△ABC中,∠ACB=90°,CD⊥AB于D,且CD2=AD?BD.求证:△ABC中是直角三角形.
提示:∵AC2=AD2+CD2,BC2=CD2+BD2,∴AC2+BC2=AD2+2CD2+BD2=
AD2+2AD?BD+BD2=(AD+BD)2=AB2,∴∠ACB=90°.
13.在△ABC中,AB= 13cm,AC= 24cm,中线BD= 5cm.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提示:因为AD2+BD2=AB2,所以AD⊥BD,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可知AB=BC.
14.已知:如图,∠1=∠2,AD=AE,D为BC上一点,且BD=DC,AC2=AE2+CE2.求证:AB2=AE2+CE2.
提示:有AC2=AE2+CE2得∠E=90°;由△ADC≌△AEC,得AD=AE,CD=CE,∠ADC=∠BE=90°,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可知AB=AC,则AB2=AE2+CE2.
15.已知△ABC的三边为a、b、c,且a+b=4,ab=1,c= ,试判定△ABC的形状.
提示:直角三角形,用代数方法证明,因为(a+b)2=16,a2+2ab+b2=16,ab=1,所以a2+b2=14.又因为c2=14,所以a2+b2=c2 .
何庄中学八年级数学月考试卷 09年3月
班级--------- 姓名--------------- 考号-------- 分数----------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请认真选,你一定能选对!
1分式 、 的最简公分母是( )
A、x+1 B、x-1 C、(x+1)(x-1) D、x(x
2、分式 分子分母的公因式是( )
A、x B、x C、3x D、12x
3、分式方程 + = — 的解是( )
A、x=1 B、x= — 1 C、无解 D、x =
4、若分式方程 + =2无解,则m的值是( )
A、1 B、2 C、3 D、4
5、计算分式 ÷ . 的结果是( )
A、2x B、 C、 D
6、用科学计数法表示0.00000207的结果是( )
A、2.07×10 B、2.07×10 C、207×10 D、2.07×10
7、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30千米/时,它沿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与它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的时间相等,若设该江流水的速度为x千米/时,则所列方程为( )
A、 = B、 C、 D、
8 当k>0,y<0时,反比例函数y= 的图像在( )
A、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9、下列函数中y是x反比例函数的是( )
A、y=- B、y= - C、y= D、y=
10、对于y=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像必经过点(1,2) B、y随x的增大而减小 C、图像在第一、三象限 D、若X>1,则y<2
二、填空:(每小题3分,共24分)认真思考,仔细填写,你一定能成功!
11、若分式 有意义,则X___ 12、若分式 ,则X=___
13、不改变分式的值,把m的符号都化为正的,则 ____
14、 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像上有三点(x ,y )、( x ,y )、(x ,y )
X <0<x <x ,则y 、y 、y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
15、把分式 化简得______。
16、一种细菌的半径4×10 米,用小数表示为_____米
17、若x+ 则x =____
18、已知函数y= 的图像一个分支在第四象限,则k的范围是____________
三、计算:(每小题6分,共20分) 要小心啊,不然会出错!
19、 20、
21、( 22、(x-1- ÷
四、解方程:(每小题6分,共10分)相信你,一定能解好,可要注意步骤呀!
23、 24、
五、列方程解应用题:(10分)你要细心呀,一定能做好!
25、何庄中学八(1)、八(2)两班学生参加植树造林,已知八(1)班比八(2)班每天多植5棵树,八(1)班植80棵树所用的时间与八(2)班植70棵树所用的时间相等,问两班每天各植多少棵树?
六、(每小题10分,共20分)本题并不难,你要认真考虑,一定能做得完美无缺的!
26、已知反比例函数y= 的图像的一支在第四象限,
(1)、图像的另一支在哪个象限?常数k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2)、在这个函数图像的某一支上取点A(a,b)和点B(a ),如果a>a ,那么b和b 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3)、如果点C(m,n)和D(m )均在此函数图像上,且m<0,m >0那么n和n 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27、夏季即将来临,太和仆人商厦准备安装一批空调,如果每天安装60台,需20天装完。
(1)如果每天安装X台,所需要的天数为Y,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根据所求关系式计算,如果每天安装空调80台,那么需几天完成?
(3)、由于天气突然变热,需在12天内全部装完,每天至少要装多少台?
温馨提示:试卷做完后一定要认真检查,可不要急着送卷,不然你会后悔的!要养成谨慎习惯! 习题二
一、填空题:
1.把下列分数化为最简分数:(1) =________;(2) =_______;(3) =________.
2.分式的基本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 ,则 的值等于_______. 4.计算 =_________.
5. ,则?处应填上_________,其中条件是__________.
选择题:
6.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各项系数化为整数,分子、分母应乘以( )
A.10 B. 9 C.45 D.90
7.下列等式:① = ? ;② = ;③ = ? ;
④ = ? 中,成立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不改变分式 的值,使分子、分母最高次项的系数为正数,正确的是( )
A. B. C. D.
9.分式 , , , 中是最简分式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 可变形为( )
A. B. C.? D.
11.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 ; B. = ; C. = ; D. =
12.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B. = 0 C. D.
13.公式 , , 的最简公分母为( )
A.(x?1)2 B.(x?1) 3 C.(x?1) D.(x?1)2(1?x)3
解答题:
14.把下列各组分数化为同分母分数:
(1) , , ; (2) , , .
15.约分:
(1) ; (2) .
16.通分:
(1) , ; (2) , .
17.已知a2 -4a+9b2+6b+5=0,求 ? 的值.
18.已知x2+3x+1=0,求x2+ 的值.
19.已知x+ =3,求 的值
对不起,几何图形不能上传,而且只能容纳这么多。请原谅!
有趣数学50题
1.几张贺年片
高高有7张贺年片,他给兴兴2张贺年片后,他俩的贺年片数一样多。兴兴原来有几张贺年片?
2.录音带
叔叔有14盘录音带,他给宋捷1盘后,他俩的录音带一样多。宋捷原来有多少盘录音带?
3.谁的书多
小明和小强原有书数相等,后来小明把书送给小强12本,这时小明和小强谁的书多?多多少本?
4.写了多少字
克勤第一天写了2个毛笔字,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写1个毛笔字,写了4天,他共写了多少个毛笔字?
5.分橘子
爸爸分橘子,分给家中每人1个还剩1个,如果每人分2个还少2个。家中有几个人?爸爸买了几个橘子?
6.鸡、鸭、鹅
妈妈买来一只鸡、一只鸭、一只鹅,共重12千克。小明问妈妈一只鸭有多重,妈妈说:如果知道一只鸡和一只鸭共重7千克;一只鹅和一只鸭共重9千克,你能算出一只鸭是多少千克吗?
7.称手镯
在9只规格相同的手镯中混有一只较重的假手镯。在一架没有砝码的天平上,最多只准称两次,你能把假手镯找出来吗?
8.共有多少人
娴娴家人很多,有祖父母、伯父母、父母、姑姑和姑夫;第二代每家一子一女,第三代的男子都结婚,并有一子,第三代的女孩尚未结婚。你能算出娴娴家共有多少人吗?
9.企鹅妈妈请客
企鹅妈妈家有6把木制椅子,一天,请了6位企鹅来做客。每个企鹅坐一把椅子。奇怪的是有的企鹅刚跳上椅子又立即跳下来。大家莫名奇妙地看看椅子,才发现有几把椅子是坏的,只有3条腿,6把椅子只有20条腿。你知道有几把坏椅子吗?
10.喂奶时间
张老师每天给孩子喂6次奶。第一次是早晨6时,最后一次是晚上9时,如果喂奶的时间间隔相同,张老师都在什么时间给孩子喂奶?
11.熊猫种树
熊猫爸爸带领小熊猫在房前种一行树。树与树之间距离是2米长,共种10棵树。种完树后,熊猫爸爸问小熊猫,从第一棵树到最后一棵树之间一共长多少米?
小熊猫回答:一共长20米。
小熊猫回答的对吗?为什么?
12.几个小孩
一张全家福的照片中有6个大人排成一行,每两个大人之间有一个小孩。那么有几个小孩呢?
13.蓝帽和红帽
在游泳池中,男孩全戴蓝游泳帽,女孩全戴红游泳帽。
14.几男几女
美术组的同学在画画。其中一女学生找老师问什么时候放学,老师问女生:“教室里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女生答:“现在教室里男女学生人数相等”。女生回到教室后,一名男生找老师问什么时候放学,老师问男生:“教室里男生多还是女生多?”,男生回答:“现在教室里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一半”。想一想,今天来了多少人?几男几女?
15.买扣子
妈妈给庆庆做了一件夹克衫,衣长50厘米,每10厘米缝一个扣子,让庆庆去买扣子,应买几个扣子?
16.几种搭配
小东有两顶帽子,一顶是红的,一顶是白的。她有两条围巾,一条紫色,一条黑色。想一想,要使她的帽子和围巾的颜色有不同的搭配,能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17.猴子锯木条
猴子妈妈拿来一根很长的木条,要把它锯成4段。猴妈妈问小猴子:如果锯开一处需要2分钟,锯完这根木条一共用多少时间?小猴子不假思索地回答:需要8分钟。
这个答案对吗?为什么?
18.有多少个盒子
魔术师有一个大盒子,大盒子里装有三个中盒子,每个中盒子里面又装有三个小盒子,问魔术师一共有多少个盒子?
19.“烟鬼”
一个“烟鬼”,每小时吸一支烟,没钱时就把四个烟头接起来做成一支烟。某天他收集了16个烟头,够他用几个小时?
20.几分钟
把两张纸贴接在一起用一分钟,把同样6张纸连接贴成一张大纸,共用几分钟?
21.六枚五分硬币
小康到商店买一个笔记不,需要2角4分钱。他只带了6枚5分的硬币,商店的硬币只剩2分的,没有1分的。请你帮助小康想一个办法,利用6枚5分硬币和商店现有的零钱,很快找开。
22.敲钟
钟敲6下要30秒钟,如果敲12下,需要多少秒钟?
23.小黑熊爬树
小黑熊要爬到距地面8米高的树顶。小黑熊每次只能往上爬2米,还要滑下1米。请你算一下,它往上爬几次才能爬到树顶?
24.相距多少米
甲校参加集体操表演的学生共40人,4人一排,间隔1米,问第一排与最后一排相距多少米?
25.种多少棵树
有一个正方形的花园,每边种5棵柳树。4个边至少能种多少棵柳树?
26.巧摆圆木
林场有一堆圆木,摆成如图的形状,在下边的每一层都比它上边的一层多一根圆木,最下层摆了10根,共摆10层。问一共摆了多少根圆木,怎样计算简便?
27.取苹果
宁宁的妈妈皮包里有4个苹果,其中2个是红玉苹果,另外2个是国光苹果。宁宁想从皮包里取出一个红玉苹果,他必须一次至少取出几个苹果,才能使其中一定有红玉苹果?
28.玩扑克牌
有两张红桃和两张黑桃,正面朝下放着。
(1)如果随便从中抽出一张,这张扑克牌可能是什么样的扑克牌?
(2)如果从中抽出两张扑克牌,这两张可能是什么样的扑克牌?
(3)如果从中抽出三张扑克牌,这三张可能是什么样的扑克牌?
29.分玫瑰花
有13枝玫瑰花,要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请把分法的算式写出来。
30.和与积
两个整数相加的和是13的数有0与13,1与12,2与11,3与10……,其中哪两个整数相乘的积最大?
31.三角形板和正方形板
(1)佳佳有三角形板和正方形板共7个。三角形板可能有多少个?正方形板可能有多少个?
(2)亚亚有5个三角形板,分给平平和海海。可以怎样分配?
(3)亚亚有4个正方形板分给平平、海海和京京。可以怎样分配?
32.几个人
某班参加竞赛的共6人。参加数学竞赛的有4人,参加化学竞赛的有3人。有几个人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化学竞赛?
33.买别针
黑黑带4枚硬币去商店买别针。别针的单价有1分、2分、3分……10分。他可以买其中任意一根别针,都不用售货员找零钱。你知道黑黑带的是哪几枚硬币吗?
34.共有多少张
有一分钱、二分钱、四分钱三种同样张数的邮票共35分钱。问三种邮票共有多少张?
35.同色球
布袋里混装着10个白色球和30个红色球。要想保证一次能拿出两个同色球,至少要拿出几个球?
36.学生人数
二年级一班的学生数在50~55人之间,上课时两人合坐一条长椅,但有一人独坐;下课做游戏时,每5人分成一组,但其中一组有6人,这个班有五十几人?
37.什么关系
甲是乙的哥哥,丙是丁的弟弟,丁是甲的父亲,丙是乙的什么人?
38.一昼夜
一昼夜(24小时)已过去的时间是余下时间的3倍。现在是什么时候?
39.相遇几次
钟表的长针(分针)走一圈时,短针(时针)只能从一个数字走到另一个数字上,如果从早晨8点开始,到午间12点时,钟表的长、短针可以相遇几次?
40.重排图形
请你把表中的图形按要求重新排列,使图表中横行、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都没有相同形状的图形。
41.多少钱
现有5分、2分、1分三种硬币共4枚(每种硬币至少有1枚),问有多少种情况?各是多少钱?
42.几枚硬币
有五分、二分、一分硬币14枚,共2角6分钱,请你分析一下,五分、二分、一分硬币各几枚?
43.三种鱼
阿凡提买来带鱼、黄花鱼、比目鱼三种。知道每条带鱼和3条黄花鱼一样重,2条黄花鱼和3条比目鱼一样重。比一比,一条带鱼、一条黄花鱼、一条比目鱼哪条最重?哪条最轻?
44.巧切西瓜
一个大西瓜,请你切三刀,把西瓜切成八块。怎么切?
45.切蛋糕
切一刀可以把蛋糕分成两份,切二刀可以把蛋糕分成四份,切三刀可以把蛋糕分成八份。你能切四刀把蛋糕分成十二份吗?
46.有趣的栽树问题
英国科学家牛顿曾出过一个有趣的栽树问题。他说有9棵树,栽10行,每行3棵。请你想一想,应怎样栽呢?
47.五个人的名次
五个人参加赛跑,甲不是第一名;乙不是第一名,也不是最后一名;丙在甲后面一名;丁不是第二名;戊在丁后两名。请你说出这五人的名次。(时间限制:2分钟内)
48.一天,几个小朋友到糖果店买糖吃.刚好那间店有优惠,以两张糖的包装纸即可换多一颗糖. 他们想了想,最后买了5颗糖. 离开时他们一共吃了11颗糖.
49一个屠夫杀一条猪,可是猪跑来跑去,,小猪跑到猪群里,屠夫很生气.屠夫说:"我一定要把你杀了".另外一个人说:"这里有1000只猪,你怎么找啊?难道你要把1000只猪都杀了吗?"屠夫说:"我先把这1000只猪排成一排,先杀第一只,再杀第三只.再杀第五只,隔一只杀一只,杀完第一轮后,再按原来的队形再杀,最后剩下一只,我不信它还不死!"这样全部猪都被拉去屠场宰杀,聪明的小猪在混乱时排在猪群中,竟然逃过了厄运,问它排在哪个位置上了?
50这题是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出的谜语,他说世界上有98%的人答不出来。你能答出来吗?
1。在一条街上,有5座房子,喷了5种颜色。
2。每个房子里住着不同国籍的人。
3。每个人喝着不同的饮料,抽不同品牌的香烟,养不同的宠物。
问题是:谁养鱼?
提示: 1、英国人住红色房子。
2、瑞典人养狗。
3、丹麦人喝茶。
4、绿色房子在白色房子左面。
5、绿色房子主人喝咖啡。
6、抽pall mall香烟的人养鸟。
7、**房子主人抽dunhill香烟。
8、住在中间房子的人喝牛奶。
9、挪威人住第一间房。
10、抽blends香烟的人住在养猫的人隔壁。
11、养马的人住抽dunhill香烟的人隔壁。
12、抽blue master的人喝啤酒。
13、德国人抽prince香烟。
14、挪威人住蓝色房子隔壁。
15、抽blends香烟的人有一个喝水的邻居。
够了吧!
怎样知道自己五行属性
一共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就是纳音五行。这是在八字理论发展早期,主要是唐朝时期(该时期代表大师即李中虚,其代表作《李中虚命书》,大文学家韩愈曾经为李中虚写墓志铭),这个时期看一个人的八字五行属什么,一般根据出生的年来判断,论命以年为参考点或者说参考坐标,并且有口诀来判断五行。
第二种方法,就是以日干(出生日的天干)来论一个人的五行。这是在宋代大师徐子平(因为他的缘故,八字算命术也称为子平术)发展了八字理论之后出现的,从那时起直到现在,论命以日干代表命主自己,以日干作为论命的参考点或者说坐标系。
好了,关于“五排养鱼阵容搭配图表”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五排养鱼阵容搭配图表”,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