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机轰20(网络轰炸电话app)
文/七只小狼
今年的5月8日,中国航空工业公布了一部名为《大国起飞》的宣传片。这段约5分钟的宣传片以中航工业制造的大中型飞机为主题,系统梳理了轰-6、歼轰-7、运-20等型号的发展脉络。
然而最引人关注的,还是片尾的彩蛋——一架尚未拉开帷幕的大型飞机。
(图源 101 EAST/youtube)
虽然中航工业并没有证实这架飞机的型号,但是网友们早已心领神会。加之2016年就已经传出了中国正在研制新一代轰炸机的消息,所以出现在《大国起飞》最后的轰-20也算是“实锤”了。
但是和以往的新型飞机一样,轰-20一直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这“面纱”可以说是非常神秘了(图源 sogou)
不少网友因为难以窥见轰-20的庐山真面目,又不甘于自己脑补,索性就直接做了轰-20的电脑CG模型出来,可谓是脑洞大开。
台标亮了……(图源 Task & Purpose)
因为在宣传片末尾中出现的飞机是飞翼式布局,所以网友们在制作轰-20模型的时候往往还是在飞翼布局上进行的脑补,比如这样:
“高仿版”B-2(图源 udn)
不满足只有两个发动机(图源 Twitter)
当然,既然想就想的大胆一点……如果轰-20不是飞翼式布局呢?
(图源 Pinterest)
再大胆一点……如果轰-20是无人轰炸机呢?
纵使网友们的想象力天马行空,但是目前谁也不知道轰-20究竟长什么样。最近网上流传有所谓的轰-20“谍照”或“卫星图”,十有八九也是假的。众橘看个热闹就好,不要忘记局座叮嘱的反间谍意识呦~
想必已经有人表示不开熏了,本来今天高高兴兴点进来推送小编就给我看一堆CG模型?
稍安勿躁,从某种角度来讲,模型可是飞机生产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从英国人温翰姆在1871年设置并建造了第一个风洞开始,只要“上天”的载具都要经过风洞试验,以检测飞行器的布局是否符合空气动力学要求。这也证明了一点——“好飞机都是吹出来的。”
鉴于风洞技术及控制成本考虑,并不是所有飞行器在一开始进行风洞试验时都是用1:1的飞机模型进行试验,人们会在事先制作按比例缩小的飞机模型,同样能够满足试验需要。
(图源 calspan)
那么除了进行风洞试验外,模型还有其他作用吗?
当然,模型不仅是风洞试验的主角,同时还是“战略忽悠”的法宝。
上个世纪80年代,苏联已经嗅到了美国正在研发隐形战斗机的消息,但是苏联人并不知道这种隐身战斗机到底长什么样。1987年的一天,忽然一款名为F-19的“隐形战斗机”玩具开始在美国热销,一时间遍布大街小巷。当时的苏联如获至宝,派驻美大使馆出动人手采购,秘密送回苏联让军工科学家研究。
(图源 inpayne)
向内倾斜尾翼、椭圆机翼、扁平机身以及极具设计感的进气道让苏联科学家的研究毫无头绪。直到1988年,美国空军毫无预兆的公开了隐形战斗机F-117的照片。苏联一看这什么玩意?和之前的玩具没有半毛钱关系啊!
1988年由美国空军首次公布的F-117照片(图源 US Air Force)
然而在同一年,这家美国玩具公司还生产了“米格-36B”,在媒体上炒作苏联也正在研制隐形战斗机,又卖脱销了一把……
(图源 modeland)
日常生活中,我们虽然很少有机会接触风洞试验模型,也很少遇到“延禧攻略”一般的美国玩具厂商,但是作为军事爱好者,航空模型却有着重要的纪念意义。
尤其是中国国产飞机!每一型翱翔在蓝天上的战斗机,都见证了中国航空事业一路走来的艰辛与辉煌。